“我很意外外國同事在這裡的工作和生活都能如魚得水。”馬飛是中煤科工集團重慶設計院城市設計二所所長,80後的他帶領著一支平均只有25歲的年輕隊伍。最近,本來就活躍的辦公室變得更熱鬧了,中國同事們迎來了兩位外國設計師,同是80後的布萊恩和薩米為了努力融入中國生活,鬧出了不少趣事。
  說中文
  成了辦公室的流行風
  昨天下午一點,設計院辦公室的上班族們正在午休,從中辨認出布萊恩和薩米並不難,除了藍眼睛、高鼻梁的區別,兩人1.9米多的身高可謂“鶴立雞群”。今年29歲,來自愛爾蘭的布萊恩到重慶已兩年,而28歲的美國人薩米是一個月前才進的公司。
  在此之前,同事們為了工作常練習英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設計院里的員工幾乎都是名牌大學畢業。”所長馬飛開玩笑,除了自己的英語不行,員工的英語水平都比較好。但自從布萊恩和薩米進公司後,說中文倒成了一件“流行”的事情。
  到底有多流行,布萊恩形容剛進公司的時候,只要遇到同事,就會抓住機會學中文。
  學中文
  他們常常讓人捧腹笑
  興趣熱情是有的,但中文聲母聲調的複雜卻常把布萊恩繞暈。最有趣的一次是學“你找抽嗎”這句玩笑話。
  布萊恩坦言自己學中文總想學一些有意思接地氣的話,“你找抽嗎?”在他看來是種朋友之間的調侃。拉著同事練了一遍又一遍,誰知有一次和人聊天,他想顯擺下自己的中文,脫口而出了一句“你腳臭嗎?”惹得在場的朋友納悶了半天,最後捧腹大笑。
  學中文鬧出來的趣事不少,比如還曾把“好男人”說成“好爛人”,但布萊恩從不覺得尷尬。“這是我喜歡重慶人的一點,他們表達直接,而且能夠包容。”布萊恩說自己最近學會了“如魚得水”這句成語,是來形容自己現在在重慶的生活。
  生日禮
  他送來一根扁擔兩筐水果
  相比起布萊恩被同事稱為“話包子”的個性,剛來重慶不久的薩米話不多,但他對重慶本地文化卻情有獨鐘。他喜歡走街串巷,喜歡搜集本地的特色小物,連送禮也送出了最特別的重慶風味。
  前段時間,薩米和他的德國朋友去參加一個生日聚會,去的途中兩人就琢磨著要給過生日的朋友買個生日禮物。“商場里能買到的太普通。”就在這時,坐在車裡的兩位突然看到外面有小商販正挑著兩筐水果在賣。
  “就買這個。”兩人同時靈光一閃,“這是地道的重慶風味,也絕對是商場里買不到的。”薩米所說的買不到,除了有新鮮的水果,還有他們買下的小商販挑水果的所有裝備——一根扁擔,兩個筐。
  於是,兩個外國人就一路挑著兩筐水果來到了生日聚會現場。“當時現場反應可強烈了。”薩米還記得,所有朋友都驚獃了。“這也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生日禮物。”在場的中國同事榮亮回想起當天的場景時也笑了。
  說重慶
  一座讓人捨不得走的城市
  不僅學中文送禮物,日常生活中的布萊恩和薩米也和本地人一樣,會泡吧,會吃火鍋,也會跟著一起加班。兩人現在的重慶生活就像那句成語——“如魚得水”。但兩人說起剛到重慶那會,卻直言確實不適應:食物太辣、行人太多、節奏太快。
  工作上,兩人也會對加班時間過長表示過不滿。“我能理解,國外的節奏比較慢,不常加班。”馬飛直言,現在設計院正處於上升階段,為了做好設計,加班也成了常事,對兩位外國同事也一視同仁,一起加班。
  文化的差異免不了需要磨合,但隨著在重慶生活時間的增加,兩人發現自己已喜歡上了這座城市:重慶人熱情直接,在街上常被拉去合影是件讓布萊恩挺享受的事;發展機會多,薩米覺得比起自己的家鄉,在這裡會發展得更好。
  “就好像剛到重慶的時候是哭著來的,因為不適應,但後來如果真的要離開重慶,也會哭著走,因為捨不得。”薩米形容重慶是座讓人哭著來哭著走的城市。
  重慶晨報記者 龔小然
  他們眼中的外國同事
  我和布萊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好朋友,他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看待事情的角度,特別在工作上。以前我們設計一個東西都是中式思維,有了他們的加入,我們的設想和設計會更加完善。 ——榮亮 31歲
  布萊恩和薩米剛來公司那會兒,我和他們對話時為了急於表現自己的英語水平,常常會特意用一些很生僻的詞彙,讓他們有些困惑。現在的交流輕鬆多了,我們開玩笑,他們也都能聽懂。 ——鄧研輝 24歲  (原標題:辦公室來了兩個老外同事 趣事一籮筐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p65rpmt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