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25日電(記者 惠小勇、管建濤)去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第一大省黑龍江在石油、煤炭等資源型產業下滑、大小興安嶺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經濟轉型面臨困局的情況下,堅持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依托豐富的農林牧漁上游資源和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加快產業鏈生成建設,使綠色食品產業逆勢而起,開闢了農民就近就業和生態環保型的農區城鎮化建設新路。
  “龍江綠”風起帆懸
  據黑龍江省發改委發佈的報告,該省2013年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長19.9%,今年一季度增長22%,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3個和18個百分點,甚至超過了一直在全省占重要位置的石化產業、裝備製造業,成為除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外的全省第二大工業。
  “食品工業近年均以兩位數速度增長,在結構調整中的優勢已經顯現。這既是地方政府多年努力推動的結果,也說明市場對這個行業的選擇。”黑龍江省省長陸昊說。
  記者瞭解到,去年以來,黑龍江省省委書記、省長分別掛帥南下售“綠”,先後到浙江、上海、香港、廣東等地推介綠色食品。僅4天的上海展銷會就有近5萬市民觀展選購,大米等綠色食品受到當地消費者歡迎。今年2月25日,黑龍江省綠色產品全國首家旗艦店在香港北角開業,大米、木耳、蘑菇、蔬菜汁掛麵等240餘種綠色食品進店銷售。目前,經過黑龍江省檢驗檢疫局檢測合格銷往香港的綠色食品達763個品種。
  今年以來,黑龍江省政府相繼出台了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綱要、市場推廣方案,以及推動原料安全生產、扶持企業品牌壯大、建立市場營銷體系等一系列發展規劃,決定每年拿出約10億元資金,專項支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其中包括支持企業通過旗艦店、連鎖店、主流超市、電商網絡等渠道覆蓋全國營銷網絡,逐步解決“種強銷弱”問題。
  生態是最大“底牌”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根本是守住生態這張“底牌”。生態是黑龍江的最大優勢,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源源不斷製造出綠色健康食品,才能讓美麗與發展雙贏。
  黑龍江擁有兩億多畝耕地,糧食總產相當於全國的十分之一,而且仍在增加。為穩定糧食產能,該省抓住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契機,依大水利、大科技、大農機,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努力擺脫農業天吃飯的局面,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4月1日,隨著大小興安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其涵養水源,減輕水土流失的作用將越來越大,這將進一步穩定黑龍江的糧食產能。
  林上雖然停伐了,但野生藍莓、木耳等林下山特產品卻越來越多,林菌、林果、林藥等林下經濟陸續壯大。不久前出台的《黑龍江省林下經濟發展規劃》顯示,去年全省林下經濟產值達到1400億元。
  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說,寒地黑土的原生態既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也是一代又一代龍江人保護傳承下來的,這裡土壤、水和大氣等生態狀況良好,疫病發生率低,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具有明顯優勢,去年全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已達7000萬畝;目前全省已採取嚴格措施抓源頭保護農業生態,恢復提升地力,抓監管全面建立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並將這些工作納入幹部績效考核,努力建設全國綠色食品生產樣板區和綠色優質安全“大廚房”。
  綠色經濟為農區城鎮化探路
  齊齊哈爾糧食總產占黑龍江省的四分之一。齊齊哈爾市市委書記韓冬炎說,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絕不僅僅是種和賣的關係,而是要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壯大龍頭企業群體,提高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率,促使更多農民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促進農民本地就業,就地城鎮化。
  由於瞄準了綠色食品產業帶動農區城鎮化的方向,黑龍江一些全國產糧大縣正向食品工業強縣邁進。位於松嫩平原腹地的肇州縣杏山工業園區,兩年入駐江蘇雨潤、山東六和、長春皓月等項目55個。“項目全部達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270億元,將拉動全縣工業經濟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肇州縣委書記王興柱說。
  記者在綏化市青岡縣禎祥鎮看到,300多戶農民住進了樓房。全鎮依托農民合作社,使65%的土地實現規模經營,在此基礎上,形成以昊方集團黏玉米速凍加工項目為帶動、另外兩家養豬和提純酒精企業參與的上下游吃配的循環發展局面,解決了1200多名農民就業問題。鎮里多方籌資整合到城鎮化項目中,使農民購房成本每平方米不足1400元,還建起公園、道路、排污等公益設施。
  據黑龍江省政府研究室的一份調研報告,當前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是3∶1左右,發展中國家為1∶1,我國約為0.77∶1。“這是黑龍江省佈局結構調整,將農業和食品工業捆綁發展的好機會。”黑龍江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專家宋魁說。  (原標題:加快產業鏈生成建設 生態大省黑龍江的綠色新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p65rpmt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